我们说着口音搞笑的英语,穿着奇怪的服装,吃味道很重的咖喱,经常穿拖鞋……
然而,尽管印度人在美国所占的人口比例不到1%,现如今——
你会在美国知名公司里看到许许多多的印度裔管理者;
你会在美国最富盛名的大学看到大量印度裔教授和院长;
你会在技术、科技、医疗、运输和房地产业的各个领域看到他们;
他们甚至在政府机构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!美国一些州的州长是印度人,美国白宫高级顾问是印度人,美国卫生部长也是印度人。
“最不受欢迎的亚裔”华丽转身
美国知名调研机构皮尤中心的数据告诉我们:
如今,在美国,印度人运营着超过一半的宾馆、酒店、Subway以及知名快捷连锁超市7-Eleven;
印度人拥有超过50%美国的独立药房;
超过10%的美国医生是印度裔……
印度裔移民的家庭年收入中位数是10万多美金,几乎是美国本土家庭收入中位数(53000美元)的两倍。与此同时,美国全体移民的家庭收入中值仅有4万多美元。
别看印度裔如今在美国如此光鲜,但其实他们的早期移民过得相当凄惨——
在20世纪初期,每年只有几百个印度人移民到美国。和其他少数族裔一样,印度裔遭到了许多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。
1910年,美国甚至有个政府委员会专门做了个报告,说印度人是“最不受欢迎的亚洲族群”,还说“美国西海岸公民对印度人有一致的排斥欲望”。
如今,印度裔美国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2百万,其中四分之三都是在最近的25年之间移民赴美的。
在许多美籍华人还在哀叹“玻璃天花板”、“竹子天花板”阻挡了向上发展的道路的时候,印度人已经一路高歌猛进,登上了美国政治、经济领域管理者的位置。
那么,究竟是什么,让起点压根儿不比我们高的印度人,成为了美国最成功的族裔之一呢?
印度人的成功秘诀
1
对教育的执念
美国各个族裔,若论谁对教育怀有执念,那一定非华人和印度人莫属。
和中国一样,美国好的学区房也比一般房子要贵出一大截。比如,在硅谷,同样的房子,10分学区的房价动辄在一两百万美金。而哪怕评分稍低一些的学区,比如9分学区,房价就可能低个几十万。
对于学校一分两分的差距,白人一般是不太在意的。我有一个白人朋友,甚至因为嫌弃好学校“学业压力太大”,把自己的孩子从本学区排名第一的小学给“反向”转学到了排名靠后的学校。
然而印度人一定是冲力所能及的最好学区努力的。
前不久我去给孩子看学区房,遇到一个白人地产经纪。他对我抱怨说:
现在来买贵学区的人,只有你们华人和印度人了……就说我吧,已经好几个月没见过白人客户了,也不知道是因为我们白人比较穷还是都不关心教育。”
然而,据我所知,白人也并不一定真穷,他们只是消费理念不一样。同样拥有一万块钱,中国人和印度人更愿意花在孩子的教育上,而老白呢,没准就拿来给自己买小游艇度假去了。
不光是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好公立,印度人还会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好私立。
我的一个印度朋友,最近每次见到她,都是一脸疲惫不堪的样子。我问怎么回事?她说:“我现在每天要5点钟起床,准备早饭,再分别开车送两个孩子去不同的学校上学。”
我们共同的白人朋友听到了,就很不理解,说:“你家老大都高中了,你们给她搞辆二手车,让她自己开车上学不就得了?”
印度妈妈说:“再弄一辆车,家里就三辆车了,保险费太高,负担不起。”
哪怕为了省保费把自己累成狗,印度妈妈也没把孩子送去免费的公立,而是坚持送她们到知名私立学校去上学,就我所知,她家孩子每个月学费就高达五六千美金。
在对教育的重视上,印度人绝对和华人有的一拼。记得不久前一位在知名科技公司供职的华裔“移二代”朋友告诉我,当初为了让她进入顶级私立学校,她家甚至不惜用全家收入的四分之三去支付昂贵的学费。
如此“疯狂”的举动,除了华人和印度人,我估计没有任何一个其他族裔能够做得出来。
正因为不计代价地重视教育,印度裔美国人受教育程度非常之高。根据美国统计局的数据,76%的25岁以上的印度移民拥有学士以上学位,其中绝大多数会说流利的英语。
2
高情商的印度人
印度人情商之高,举几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,大家就能窥知一二。
有一次,我沿美国一号公路自驾,沿途预定宾馆,都是参考预定网站的评分进行选择。
得分高的旅馆,条件、服务一般都不错。可是有一家,印度老板开办的宾馆,分数奇高,条件却特别一般。
当晚在这家宾馆里过夜的时候,我还想不明白,为什么他家能得那么高的分数呢,结果第二天一早结账的时候,总算解开了心里的疑团。
印度老板太和气了——亲自给每个结账的客人泡咖啡、递糖果,聊天讲述自己的创业史,谈论做生意的艰难……最后递上宾馆预定网站的链接,直接请求客人们给自己点“好评”。
反观其他几家宾馆的老板,虽然都把房间布置得干干净净,在“硬件”上下足了功夫,却从来没想到过要在现场“公关”客人,简单直白地向客人要求好评。
美国有句俗语叫“吱扭响的轮子能吃到油”,中国有句俗语叫“会哭的孩子有奶喝”,用来形容印度人真是最贴切不过。
另一个故事是我的工程师朋友讲给我听的。
说有一次开会之前,他的印度同事跑过来,问他最近工作进程怎么样,都遇到了哪些困难,要不要把问题拿出来大家一起探讨探讨。
我朋友听了,就把最近工作的进度、问题,一股脑都说给印度同事听了。
结果,在开会的时候,印度同事旁征博引,不光谈了自己的工作内容,还把整个部门的工作情况分析得头头是道。
“一听就知道他在开会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,已经找不少同事聊过,”我的朋友说,“我一边佩服印度同事的精明,一边懊恼,为什么自己就缺乏他那样的沟通、表达和概括的能力。”
3
会抱团的印度人
“我觉得,我们印度教育最大的优势是——孩子们是在一个联系得很紧密的群体里长大的。”我的印度朋友曾经这样告诉我。
我们不光是把自己家里的好几个孩子放在一起养,社区几户邻居也会把孩子放在一起养,让大孩子帮忙照顾小孩子。”
“在印度的很多地方,如果谁家的孩子犯了什么错误,周围的邻居看到了,是有权去批评管教的,而孩子的家长,也会感谢邻居的帮忙。”
正因为从小生活在“群体”之中,印度孩子从小就深谙与人相处之道。
而在所有印度人中,为什么印度移民又发展得特别好呢?
Vivek Wadhwa教授解释说,这是因为:
在印度本土,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,就是种姓制度,人们被按照地域、信仰分成各种等级。这种制度制约了印度的发展。
但是当印度移民到了美国、英国、澳洲、欧洲,他们就都是印度人,同样也是南亚人。
“对于美国人和欧洲人来说,我们都是一样的。”
因此,印度人很快就意识到,他们需要把分歧放在一边——个人的成功,需要社区的成功来支撑。
我们需要结成人际网络,互相帮助。”
现在,南亚人组织遍地开花,比如“印度企业家协会”,“南亚记者协会”,“南亚裔美国人领袖”,“南亚律师协会”……
印度企业家不仅自己创业,还会手把手教其他印度人如何创业,更是纷纷慷慨解囊,给“自己人”创办的公司投资。
斯坦福和杜克大学的研究表明,在2014年,硅谷有差不多16%的初创公司拥有印度裔创始人。
印度企业家的成功秘诀和硅谷的运作规律是一致的,那就是:
沟通、交换想法和互相指导。
4
歧视让他们更强大
印度移民和其他任何移民一样,在刚去到一个全新的国家时,也面临着各种歧视。
Vivek Wadhwa教授认为,印度人受歧视的历史其实是一种无法言表的激励,让印度人能够想尽办法实现成功。
“当我60年代刚来美国的时候,我的同学都问我会不会‘训练蛇’;同学的爸妈对我指指点点,教育他们的孩子‘在浪费食物之前,要想想那些被饿死的印度孩子’。”
“这些经历很伤人,但它们激励我努力,我要告诉别人,我可以和所有人一样出色。”
Vivek Wadhwa长大以后,也经历过来自风投的歧视。
“一个人告诉我,他不能给我投资的原因,是‘你们印度人里出不了好的CEO’。”
“每次我想到这句话,都觉得血液沸腾,但这让我更加强大。”
如今,印度裔担任大公司高阶主管的人数仅次于白人。印度正在成为一个盛产企业首席执行官(CEO)的神奇国家。
这样看来,有时候逆境对一个民族来说,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,关键还在于你如何去看待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