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美国各大学不断送出RD Offer,2018年申请季已近尾声!这个号称“最惨烈申请季”,不管哪里出了“哈耶普斯”,哪里出了“常春藤”,四海八荒的机构争着发喜报,大街小巷奔走相告!
大大小小的机构每天都在滚动播出眼花缭乱的榜单!朋友圈、家长群、微信群各种牛蛙满天飞, 各种Offer晒晒晒,各种家长喜极而泣!而看榜单的家长们都是咽着口水,啧啧称赞!
留学行业这块肥沃的土地上,每年都会冒出很多菜鸟家长。可留学顾问机构就是一个营利的商业主体,谁都不是做公益的,为了争夺优质生源,想方设法的用学生Offer做文章,想想也可以理解。但机构发榜单的“技巧”,借你十双慧眼,家长们可能都看不懂!今天我们要和大家聊聊机构榜单后面的“玄机” !
01牛娃效应,一人多发
所有的机构都用这招,同一个学生获得多所大学的录取时,机构会把这个学生的Offer都分次发出来,发榜时会隐去这个学生具体信息,机构解释为:主要是为了保护学生隐私。于是看榜的家长觉得这个机构很牛,学生能得这多名校Offer!这是机构最常用的方式,哪个机构还没有几个牛娃?机构也会最重视这类牛娃学生,他们可以得到最好老师配备和时间。一个牛娃会申请15-20所大学,包括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; 发榜单的时候,就这一个牛娃就会得到5-8枚名校Offer,如果一个机构有5个这样学生,你就会看到这个机构几乎美国前30名的大学都有榜单出现。所谓:春天种下一枚牛娃,夏天收获名校无数!
02本研混发
有的机构是既做研究生申请,也做本科申请。美国高中、本科和研究生三者录取标准和规则都有差异,且本科申请竞争也最为激烈,申请难度最大,研究生申请相对容易些。比如,哈佛教育学院,国际生的录取比率是22%;而本科的录取率只有5%;其他名校对于中国学生也是这个比例;于是有的机构就会将研究生的Offer和本科录取的榜单,一起晒,混淆视听!
03强调个体,忽略大数据
美国大学录取,虽然招生官有些任性,但还是有其规律可循。GPA-学校成绩,标准化考试TOEFL、SAT或ACT、SAT2、 AP;课外活动以及申请文书,推荐信等缺一不可;美国大学的录取,每年都有官方的统计数据,比如哥伦比亚大学2017申请季数据:
这个数据说明2017年申请季,哥大最低SAT学生分数是1410,中国学生的录取数据成绩要远远高于美国学生。90%的学生录取,都要基于这些数据范围内,但偶尔也有招生官任性和打盹的时候,出现低分高录小概率情况。于是机构在晒榜单时,却忽略大数据,经常拿小概率个案讲故事:
“SAT1450,逆袭进入哥大”看到这类的文章,家长们呵呵,就好啦!
04只发成功案例
机构发榜时,不会将他们这个申请季全部学生Offer都发上来,大多选择USNews排名60名之前。那些申请结果不好的学生Offer,一般不发。此刻,这些学生作为分母都没有资格了!于是这样的数据就出来了:某机构40%学生录取到前30名大学,70%录取到美国前50名大学;
05你是我盘们里的一道菜
正如开头说的,不管哪里出了“哈耶普斯”,哪里出了“常春藤” 四海八荒都争着发喜报!如果一个学生来自国内国际学校,所在学校发一次,顾问机构发一次,语培机构发一次,活动竞赛辅导机构发一次,呵呵呵,这个社会真正应该感谢留学生父母,一个留学生得养活多少机构!得创造多少GDP!到了美国,还得平衡多少中美国贸易顺差啊!